第一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毫无疑问,以爱情为主,并且是以乌尔比诺医生、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三个人的爱情为主线。
首先,乌尔比诺对费尔明娜的爱,初看有种高富帅一见钟情于灰姑娘的感觉,他喜欢费尔明娜原始的野性、高傲。并且也不顾门第娶费尔明娜为妻。在最初追求费尔明娜时,照样不脱俗套的会给女主角递送情书,一次一次的不请自来,会因费尔明娜的孤傲,受窘,也会见到费尔明娜时内心慌乱。如此种种表现,马尔克斯却说,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之间至始至终都不存在爱。那么,不禁会反思,他的这些举动,不是出于爱,那是出于什么?
如果说是费尔明娜的桀骜不驯刺激了男性的征服欲,那么做情人便可,为何会娶她为妻?乌尔比诺学识渊博,门第显赫,又是众女人心中最佳夫婿,以他如些完美的条件,为何不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从不谈论爱情,但却追求生活的稳固。不以爱情为基础的生活何以稳固?
不禁想起《失恋33天》里面,黄小仙问魏先生,那些硬件够硬,软件也不错的优质男怎么会选择张口闭口普拉达的女人,魏先生给出的回答是:省事,即便爱情不存在了,关系还能靠其他东西来维系。那么,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相伴的五十多年,依靠的是什么来维系?
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初恋时的浪漫、不顾一切,书信里面字字都含情脉脉,甚至连商业书信都写得情意绵绵。这时的弗洛伦蒂诺让人觉得是可爱的,多情的。自费尔明娜明确拒绝他之后,他开始了各种露水情缘,同时与多个情人保持着联系,一面继续着糜乱的生活,一边等待着费尔明娜,始终保持着灵与肉的分离。
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他终于让费尔明娜摒弃偏见,重新认识并接受他。但他对费尔明娜面不改色说出的谎话“我为你保持了童子之身”,直让人犯恶心。很多书评说,老年的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才是爱情,但个人觉得这种基于欺骗的情感,多少会玷污爱情这两字。因此,初恋时的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是纯粹简单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再次对女主角表露出爱时,此时的爱已经与最初的相去甚远了。
最后看下费尔明娜对他俩的感情,对乌尔比诺,马尔克斯表达得很清楚,她对他没有爱。而对弗洛伦蒂诺,初恋时的她是爱得疯狂的,但突然之间,对他的爱戛然而止了。有如顿悟般,她爱上的是对爱情的幻想。年老成为孤寡的她,再次对弗洛伦蒂诺萌生情意,有些人说这是年少时的爱情死灰复燃,但个人觉得,她在过去的53年中,很少想起弗洛伦蒂诺,并从来没有带着深情的回忆,更谈不上追悔。她与弗洛伦蒂诺更像是一段寻常的黄昏恋,至少从她这个角度来说是如此。
第二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满脸严肃地说:“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第225页)。
同时这也是我对本书中爱情的感悟~~~
正如作者的语言: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多的爱情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比一下我们身边的爱情了~~~~~ 本书作者--马尔克斯,小说界的一位“斗牛士”,其大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赢得如潮的好评。他穿着哥伦比亚民族服装领走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声誉达到顶峰;但他并没有为声名所累。
本书写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而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变化丰富、形态各异,“真挚火热”的情感内核却都是一样的。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更是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作家借此认真思考了情爱心理、性爱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小说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爱情的多种可能性;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还在于:涉言不多,而“爱情”的诸般特色轻易皆呈。这得益于作家透视爱情及人性的犀利眼光——由于这种眼光,作家三言两语就切中了诸种爱情的“要害”。
小说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显然与作家本人的年龄有关。当作家那回忆的幽灵天使一般在过往的时空里飞翔时,我们便倾听到一声沧桑悠远的叹息。叹息声吸纳了人物的私语声,还隐藏了作家探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同时,小说又涌动着滔滔激情。这是作家五十多岁时的作品,我们不得不对老马尔克斯感到敬佩。这样,一方面,我们听见了深沉的叹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位老人满脸热烈的笑,那是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笑。这一点在小说最后一章体现得最为鲜明。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走到了一起。看起来两人仍不太可能结合,但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当“新忠诚号”在热带河流上昂然而行时,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我们在不期然中听到作家的宣告:爱情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形而上的永恒品格。舍此,人类所谓的“高尚”、“伟大”必将大打折扣。我们被这个“永恒”所眩惑,恰如被小说结尾阿里萨说出的那句话所震动一样: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其实,小说中呈现的各种各样的爱情,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发现。我个人也认为作者以小说的方式像“大杂烩”一样带给读者丰富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要说明爱情是美好的,同时它也是一种霍乱,或许它是一种杀人的武器~~~~~
2.
最近借了朋友新买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来看,昨天刚刚看完,就想写篇读后感,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时间长了便什么都忘了。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 ……此处隐藏3116个字……对阿里萨就是一种不明所以的建立在文字之上的一种虚幻的爱情。她爱上的不过是爱情本身,而不是那一个活生生的恋人。“正是这种爱的变态,爱的偶像化才使得真实的、独特的、本应成为情侣的人成了“爱情”之梦的破坏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她两年多后见到阿里萨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会是“不,请您忘了吧。”在那时,她已感到他们之间的爱情不过幻想而已。但直到老年来临之际,她才确切地发现阻碍自己爱他的下意识的原因:“他好像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个影子。”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会觉得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可亲可感。走在校园里,身边总会不时出现成双成对的情侣。然而这毕竟是少数,更多是在他们背后唏嘘不已的单身的人。如今的传媒无处不在,而无处又不和“爱情”这样的主题有关,甚至每一个节日都会变得和爱情有关。那试问:“除了爱,我们还剩什么呢?”剩下的或许就是空虚和寂寞了。现在不再像上个世纪,爱情不再被束缚在条条框框的传统规矩当中,如今的人儿可以大大方方地谈情说爱,甚至也可以公开地选择自己的同性伴侣,二十一世纪似乎已经成为了爱情的世界,爱情畅通无阻,甚至横冲直撞,撞开了一个爱情的万花筒。只是这样一个绚丽的自由的爱情世界中,我们试问,我们爱了吗?我们有没有真正地爱过某个人?还是我们只是一直在选择恋爱,或者被爱,而不曾去爱?还是我们只是把爱当成时下一件流行的廉价品争相抢购?当爱情真的如此般泛滥不堪时,你是否能够想起霍乱泛滥时的场景呢?
至始至终我都相信爱情是存在的,并且是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
第四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爱情故事:一对年轻人疯狂陷入热恋,却因为太年轻而不能结婚,等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沧桑,却又因为八十岁太老而不能结婚。男主人公阿里萨在历经了53年7个月又零11天之后,终于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了。此时的他们,一个76岁,一个72岁。
小说的一开始用一块香皂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婚姻家庭的生活点滴。女主人公费尔米娜拥有他人称赞的丈夫和婚姻。但婚姻始终不是爱情,费尔米娜的丈夫乌尔切诺医生说,婚姻重要的是稳定,其次才是幸福。他们的婚姻美中不足,中年的乌尔切诺一生有过一次短暂的外遇,但这并不影响他在镇上的光辉伟岸的形象。相比之下,一生没有结婚的阿里萨在心理始终念念不忘费尔米娜的同时不间断的找了622名情人来抚慰他寂寞而痛苦的心灵(有点不能理解),所以当他听到乌尔比诺医生的死讯时怀里还搂着14岁的小情人。尽管如此,他始终不能忘记费尔米娜,对她的爱和思念使他一直等到医生的去世时都还保留着年少时的激情和感觉,就算费尔米娜已经是个有霉味的老婆子了。
确切的说,这是一本关于死亡和爱情的书。书中阿里萨的老爸曾说,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为爱情而死。书中这一思想贯穿始终,而且小说中提到的有关死亡都跟爱情有关,除了医生乌尔切诺——为了抓一只讨厌的鹦鹉,这也许是医生的可悲之处吧。对于阿里萨和费尔米娜,正如书的最后就提到“因为长期的共同的经历使他们明白,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爱情就是爱情,离死亡越近,爱的就越深”。
老实说,阿里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流氓,但也算是个优秀的流氓吧。从代笔先生门洞成就一对年轻的恋人,到小心呵护身体,始终念念不忘费尔米娜,就算她早已不值得并且不敢让人碰的老太太了。阿里萨的坚持,小心,诗人气质是阿里萨的财富,也是最后能让费尔米娜感动的原因吧。“新忠诚”号见证了两个老人的“年轻”的爱情,霍乱使他们有机会再出发,出发去“黄金港”,出发去“永生永世”。
仅以这些片断感受纪念刚过世不久的伟大的马尔克斯。死亡总会成为他小说的主题,因为那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愿每个人可以拥有爱情,愿每个人能拥抱死亡。
第五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推荐打开:WWw.)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如河流一样涓涓而流。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如同我们的婚姻生活,也许中间会出现一些影响其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现在最常见的所谓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双方,爱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样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涡,终将会被河流丢在历史中,而真爱永恒。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下去。
关于老年,小说开头就讲了乌尔比诺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对老年的各种征兆的恐惧和不安,无法面对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的尊严。再到后面,乌尔比诺在年龄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爬高捉鸟而不幸摔死;阿里萨其中一个情人说,我们都有一股秃鹫的味道,正如作者说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酸腐的味道;还有阿里萨自己因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的事实,而在医病的时候拒绝相信医生的话,而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很
快就好了,绝对要不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等等,都展现出了人对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绝。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老年人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希望。在小说最后,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内河航行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这让我们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坚持,老年依然可以有爱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期限,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阿里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文档为doc格式